化工行业自动化设备运维:防爆场景下的巡检技术升级,如何平衡安全与运维效率?
化工行业作为高危生产领域,其设备运维始终面临 “安全红线” 与 “效率需求” 的双重考验 —— 传统人工巡检需频繁进入防爆区(如反应釜、储罐区),不仅存在可燃气体泄漏、设备高温灼伤等安全风险,还因数据记录滞后、巡检覆盖不全导致运维效率低下。如今,通过 “防爆型智能硬件 + 远程协同 + 数据闭环” 的技术升级,化工企业可实现 “安全零事故” 与 “运维提效 50%” 的双重目标,重构防爆场景下的设备管理逻辑。
一、防爆硬件:筑牢安全与效率的技术底座
防爆场景的核心矛盾在于 “设备带电运行” 与 “易燃易爆环境” 的兼容性,因此防爆认证的智能硬件成为技术升级的基础。在硬件选型上,需严格遵循 GB 3836 系列防爆标准,优先采用 “隔爆型(Ex d)”“本质安全型(Ex ia)” 设备,避免电火花、高温引发安全事故:
防爆型 IoT 传感器:替代传统人工测温、测振,如 Ex d IIB T4 Ga 级振动传感器(单价约 1200 元),可直接安装于反应釜电机外壳,实时采集振动频率、表面温度数据,通过 LoRa 无线传输(避免布线火花风险),数据采集间隔缩至 1 秒,较人工每 2 小时一次的巡检频次,异常发现效率提升 720 倍;
隔爆型边缘网关:如华为 EC-IoT 隔爆网关,具备 Ex d IIB T6 Ga 认证,可在 – 40℃~70℃的防爆区稳定运行,本地处理 90% 的传感器数据,仅将超阈值异常(如振动幅值超 5mm/s、温度超 80℃)上传云端,避免全量数据传输的网络延迟,故障响应时延从 15 分钟压缩至 2 分钟;
防爆改造无人机:对大疆 M300 RTK 进行隔爆处理(加装 Ex d 外壳、本质安全型电池),使其符合 Ex d IIB T4 标准,可覆盖人工难以到达的高架罐区、管廊,巡检范围从单罐 30 分钟 / 个降至 5 分钟 / 个,同时避免人员攀爬罐壁的坠落风险。
某石化企业在催化裂化装置区部署 200 套防爆传感器后,人工巡检频次减少 50%,未再发生因巡检人员误入高浓度可燃气体区域的安全事件,且设备故障提前预警率从 30% 提升至 92%,非计划停机时间缩短 40%。
二、场景突破:从 “人工冒险” 到 “远程无感” 的巡检革新
基于防爆硬件,化工企业可针对不同高危场景,构建 “无人化 + 远程化” 的巡检体系,彻底改变 “人找故障” 的传统模式:
1. 反应釜运维:振动 + 气体双参数实时预警
在苯乙烯反应釜区域,部署防爆型振动传感器与可燃气体传感器(检测苯乙烯浓度,量程 0~1000ppm),数据通过隔爆网关传输至云端。当传感器监测到 “振动幅值超 8mm/s(轴承磨损前兆)” 且 “苯乙烯浓度超 50ppm(密封泄漏风险)” 时,系统立即触发声光报警,并推送预警信息至运维人员手机端。某化工厂通过该方案,提前 72 小时发现反应釜机械密封泄漏,避免了可燃气体爆炸风险,同时将维修准备时间从 48 小时压缩至 8 小时。
2. 管廊巡检:无人机 + AI 视觉替代人工攀爬
传统管廊巡检需人员携带检测仪攀爬支架,存在高空坠落、有毒气体中毒风险。采用防爆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相机(Ex d 认证),可快速识别管道腐蚀、阀门泄漏(红外热成像显示温度异常点),并通过 AI 算法自动标注缺陷位置。某炼化企业的管廊巡检效率从 “10 公里 / 天” 提升至 “50 公里 / 天”,且发现管道微小腐蚀(直径<2mm)的准确率达 95%,较人工目视巡检(易遗漏)提升 3 倍。
3. 储罐区运维:AR 远程诊断减少人员入场
在液化石油气储罐区,运维人员无需进入防爆区,通过佩戴 Ex ib IIB T4 Ga 级 AR 眼镜,实时接收储罐压力传感器(Ex d 认证)的数据,并与远程专家共享第一视角画面。当储罐压力异常时,专家可通过 AR 标注功能,指导现场人员调整阀门开度,避免人员直接接触高危环境。某天然气处理厂通过该模式,储罐故障处理时间从 2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,人员进入防爆区的次数从每月 15 次降至 3 次。
三、数据闭环:安全合规与效率优化的智能协同
化工行业的运维数据不仅需支撑效率提升,还需满足安全生产法规(如《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》)的追溯要求,因此 “数据闭环” 成为平衡安全与效率的关键:
实时监控与合规记录:通过 SCADA 系统整合防爆传感器数据,自动生成《设备巡检记录表》,包含 “检测时间、参数值、是否异常” 等字段,替代人工手写记录,避免数据篡改风险,同时满足应急管理部门的溯源检查需求;
AI 预测与维保优化:基于历史故障数据(如反应釜轴承磨损周期、阀门泄漏频次),训练 LSTM 预测模型,提前 1~2 周生成维保计划。某化肥厂通过该模型,将设备维保周期从 “固定 3 个月” 调整为 “按需 6~8 个月”,既避免过度维保导致的停机损失,又防止因维保不足引发安全事故;
应急联动与风险管控:当防爆区发生异常(如可燃气体浓度超标),系统自动触发应急流程 —— 关闭相关设备电源、启动排风系统,并推送报警信息至企业安全管理部门,形成 “预警 – 处置 – 记录” 的闭环。某化工厂通过该联动机制,成功将一起溶剂泄漏事故的处置时间从 15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,未造成安全事故。
四、未来趋势:防爆技术与绿色运维的深度融合
随着 “双碳” 目标推进,化工行业的运维升级还将融入 “能耗优化” 需求 —— 例如,通过防爆型能耗传感器监测反应釜加热系统的能耗数据,结合 AI 算法调整加热功率,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降低能耗。某煤化工企业通过该方案,反应釜单位产品能耗降低 8%,年减少碳排放 1200 吨。
防爆场景下的巡检技术升级,本质是通过 “技术替代人工”“数据驱动决策”,将安全风险从 “被动防范” 转为 “主动控制”,同时将运维效率从 “经验依赖” 转为 “精准优化”。当防爆智能硬件、远程协同技术、数据闭环体系形成合力,化工行业的设备运维将真正实现 “安全零风险、效率最大化” 的目标,为高危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范式。
原创文章,作者:DEV编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devcn.xin/5788.html